新闻中心 / news

三天,从绝望到行走:88岁骨折奶奶的重生记

        在医院里,我们见证的不仅是疾病的治愈,更是希望的重燃。有时,一个正确的决定,就能在短短几天内,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。
 
 
    命运的又一次打击
 
        88岁的余奶奶,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,一次不小心摔伤,导致“股骨颈骨折”。这本已是不幸,但对于这个家住农村的家庭来说,更是雪上加霜。 家中儿子因脑外伤治疗,早已耗尽了本不宽裕的积蓄。面对奶奶的伤情,奶奶和女儿的第一反应是:“年纪大了,算了,不治了,回家止止痛就好……”这背后,是经济的窘迫,更是对高龄手术风险的深深恐惧。一个家,仿佛即将被阴霾笼罩。
 
   一束光照进现实
 
        沟通与希望 当樊医生接诊余奶奶后,她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位骨折患者,更是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家庭。她没有简单地开具止痛药,而是蹲下身来,耐心地、用最通俗的语言,向奶奶和她的家人讲解了手术的利弊。 “奶奶,您看,我们做过很多和您情况类似的高龄手术,都非常成功。” “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,可能会引发更多问题;而成功的手术,能很快让您重新站起来。” …… 一句句温暖而坚定的话语,一个个真实的成功案例,像一束光,驱散了奶奶和家人心中的迷雾。“原来,还有希望!” 那份几乎被放弃的治疗意愿,被重新点燃。
 
   团队的力量
 
        MDT护航下的精准手术 点燃希望只是第一步,用技术托起希望才是关键。我院迅速启动了MDT(多学科团队)协作模式。由骨科李主任牵头,联合麻醉、心内、呼吸等多个科室专家,对奶奶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。 最终,团队为余奶奶量身定制了一套详细、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案,将风险降到最低,为手术的成功上了“多重保险”。 手术室里,一切井然有序。手术非常顺利!
 
 
    奇迹般的三天
 
        从卧床到下地行走 奇迹,发生在术后第二天。 在责任护士的指导和鼓励下,88岁的余奶奶,竟然缓缓地从床上坐起,扶着助行器,重新站了起来,并迈出了脚步! “我能走了?我真的能走了?!”奶奶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喜悦。恢复之神速,让她和女儿都激动不已。 她不知道如何表达这份感激之情,只是紧紧地、紧紧地拉着责任护士的手,久久不肯松开,反复念叨着:“谢谢,谢谢你们!等我出院了,一定要带些家里的土特产来给你们尝尝!” 从入院时的不愿手术、心怀绝望,到术后第二天的下地行走、满心感激,这翻天覆地的变化,仅仅发生在三天之间。 余奶奶的故事,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。它告诉我们,医学不仅是科学,更是信心的传递和生命的托付。我们始终相信,用精湛的技术守护健康,用温暖的沟通传递希望,就能共同创造生命的奇迹。 我们婉拒了奶奶的土特产,但那份淳朴的心意,和奶奶重新站立行走的笑容,就是我们收到的最珍贵的“礼物”。
 
   骨科知识小科普
 
        为什么老人摔伤股骨颈骨折被称为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”? 因为这类骨折若采取保守治疗,需要长期卧床,极易引发肺部感染、下肢静脉血栓、褥疮等严重并发症,这些并发症对高龄、身体脆弱的患者来说是致命的。 · 高龄老人还能做手术吗? 年龄本身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。如今,通过成熟的微创手术技术(如人工股骨头置换术)和围手术期管理(如MDT多学科评估、加速康复外科理念),可以为许多高龄患者安全实施手术,让他们尽快下地,避免长期卧床的风险,极大提升晚年生活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