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 / news

【新闻速评】救还是不救?元芳,你怎么看

        近日,一篇关于“高铁上孕妇突然临产:爱心接力 母婴平安”的新闻相继在人民日报、北京日报、人民网、央视朝闻天下、央广网、今日头条、新浪、腾讯、网易、搜狐、中国网、健康界、丁香园等国内各大媒体和客户端上被报道。新闻中,一位吴姓“大夫”在听到列车员寻找医生的广播后,迅速穿越4节车厢帮助孕妇,并在现场迅速连线所在单位的妇产科大夫给与专业得指导,帮助孕妇争取到宝贵时间,使孕妇安全等到救护车的到来。他的热心行为,在这隆冬时节,让闻者心中暖意十足。
 
        近些年,救人反被讹的新闻频现网络、报端,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信任缺失的窘境。面对需要帮助的患者,不站出来,显然不违法,但有悖医者治病救人的初心;站出来,在高铁没有任何医疗设备保障的情况下极容易出事故,容易惹麻烦、吃官司。在网络上展开的“如果您是‘吴大夫’,您会站出来吗? ”的讨论中,不少网友直言:“救不起、不敢救!”,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。不救,似乎反而成了“明智之举”。
 
        一个有温度的社会不需要这样的“明智”。 新闻中“吴大夫”所折射医者的救死扶伤和普通公民的助人为乐精神,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高度契合,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展现。这种精神既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,又是北京爱康集团多年倡导的"爱的使命、生命平等、患者至上、扶危济困"等文化所反映出的结果。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,且物质化严重的环境下,“吴大夫精神”是对人与人之间“人情冷漠、事不关己”现象的有力回应。
 
        诚然,破解人与人之间信任流失的死结显然不能只靠一两个医生、一两个热心人士的无畏与热血,如何汇聚合力实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课题。在笔者看来,首要一条就是以法律制度为更多助人者保驾,让他们不再遭遇两难抉择。再者,人与人之间信任的回归,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框定是非,但真正回暖升温还得靠以心换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