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 / news

爱康医生在汶川——记黄石爱康医院骨科首席专家柯雯昙汶川支援之旅

编者按

 

又到一年5.12。
2008年那场震惊世界的灾难,给中国人民带来无尽的伤痛。
所幸的是,我们还有千百万仁人志士,在危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。
是他们,在黑暗中为生命点上一盏灯;
是他们,在岁月中为我们留下一抹回味,历久弥新。
愿感动记忆常在,灾难不会再来!

 

      14年前的5月12日,大地颤抖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里氏8.0级地震。

 

      那是一段遥远而清晰的记忆。鲜为人知的是,地震发生后的第五天,一名黄石医生毅然背上行囊,踏上了前往灾区的支援之旅。

 

      他叫柯雯昙,58岁,黄石爱康医院骨科首席专家。

 

      又一年5月12日,柯雯昙向记者独家讲述了那段萦绕在脑海中的特别记忆。
 

      到震中去
 

      12日下午,记者见到柯雯昙时,是在两台手术的间隙。因为时间匆忙,他仍穿着隔离衣,头上渗出汗珠。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,他在住院部的一楼大厅中与记者碰面。

 

      “我永远都忘不了那段经历。”柯雯昙开门见山。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中,他向记者讲述了那段珍贵的记忆。

 

图片

 

      2008年,柯雯昙时年44岁,正值年富力强。

 

      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他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灾区伤亡严重,急需懂创伤救治的医疗技术人员参与救治后,心潮澎湃。“我是一名骨科技术人员,主任医师,到了灾区,能够发挥技术特长。”他向妻子透露了想前往汶川支援的想法,并向所在的医院写下了请战书。

 

      那时候,柯雯昙的妻子在黄石市红十字会工作。妻子很支持丈夫的决定,很快协助他办理好了相关的手续。临行前,妻子还为柯雯昙准备好了换洗衣物、部分药物。5月17日一早,柯雯昙从黄石出发,登上火车,只身前往成都。

 

      “我想到震中去,最大程度地为灾区受伤伤员服务。”在当时的请战书中,柯雯昙这样写道。
 

      支援茂县37天



      第二天,柯雯昙抵达蓉城,顺利和成都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。

 

      此时,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受灾情况严重,交通阻断,伤员众多,被称为“孤岛”,是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受灾情况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。

 

      柯雯昙被指派前往茂县支援。

 

      随后两天,柯雯昙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志愿者一起,从成都出发,绕道马尔康,翻越座座雪山、穿过大草原,冒着雨雪辗转1000公里,抵达茂县人民医院。

 

      过程中,有一名成都的出租车司机,得知柯雯昙是前来支援的志愿者时,坚决不收车费。“这让我感动,让我觉得,我们和当地人的心是连在一起的。”他说。

 

      在茂县,柯雯昙最开始的工作是协助医院的医务人员出诊下乡。事后医院的感谢信中,曾这样记录:“哪里艰苦他争着去;哪里需要他毫无顾虑投身去……”

 

      几天后,一名手肘部位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找到了茂县人民医院。当时,茂县人民医院缺乏骨科专业技术人员,柯雯昙自告奋勇,为患者实施手术。

 

      手术取得成功,柯雯昙的技术也让当地医务人员惊叹。

 

      从5月19日至6月25日,柯雯昙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。“眼睛一睁开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,有时候仅一天就要进行近100台大大小小的手术。”他回忆。

 

      而更让他感动的,是当地医务人员坚决同灾难斗争的精气神。一次,临时医院的药物用完了,有医务人员冒着余震的风险,钻进废墟,前往已经坍塌的药房中取出药物。

 

      数据显示,支援茂县人民医院37天来,柯雯昙在门诊接诊伤员3859人次,抢救危重病人400余例,处理骨折脱位700余例……
 

      羌族同胞称他为“好门巴”

 

      在茂县,柯雯昙住的是临时帐篷,吃得最多的是莴苣。

 

      那段时间,余震连连,高原反应不时袭来,条件很艰苦。可在柯雯昙眼中,一个个抗震救灾的微镜头,都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,激励着他。

 

      曾经有一队人民子弟兵进入茂县支援。经过繁忙的救援工作后,士兵们的脚底板走得血肉模糊。连长找到柯雯昙,让他帮忙处置。

 

      柯雯昙看着这些和自己儿子年龄差不多大小的“孩子们”时,鼻子发酸。处置过程中,有些士兵太疲惫了,陷入深睡眠。柯雯昙涂上药物,有人痛得惊醒,又昏昏睡去;有人说,还可以坚持,把药物留给更需要的人……

 

      有时,在外出处置伤员时,当地群众自发地向车队敬礼。

 

      还有一名飞行员,家乡就在茂县。

 

      在救援工作中,这名飞行员负责将茂县的危重症患者转运至成都。“他连日奔波,却不幸发生意外……”柯雯昙说,这些发生在灾区、在眼前的故事,一次次地给他带来感动。

 

      在支援茂县期间,有些志愿者提前返程了。柯雯昙却认为自己还没有到离开的时候。“我还行,还可以坚持”“还有那么多伤病员需要我诊疗,我在这里再干干。”很多羌族同胞和伤病员将柯雯昙称之为:“好门巴。”(羌语,意为:最好的医生)

 

      “那次经历,也同样给我带来触动。”柯雯昙说,生死面前,都是小事,这让他更深刻地明白,作为一名医生,要时刻保持着爱心、耐心、责任心,更好地服务着每一个病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