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 / news

医改调研 | 江宇:一亿人口的大省,如何提升医疗服务

       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,河南作为一亿人口的大省,医改更是承载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。近年来,河南省注重省级层面政策体系构建与基层实践探索相结合,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突破带动作用,先后开展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、区域医疗联合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、县域综合医改、基层卫生“369人才工程”、困难群众大病补充医疗保险、按病种分组付费、药品集中招采等试点,对国家要求的“推进分级诊疗”、“解决药价虚高”、“完善补偿机制”、“改革支付方式”等进行了制度性探索。
       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江宇指出,河南医改在增强共识、做强信誉、上下联动、提升服务和加强全科医学等方面获得成功,可供全国大部分地区借鉴。

        郡县治,天下安
        当前,如何实现上下联动,是医改面临的挑战。江宇认为,河南省把医改的重点放在县域,一方面把优质资源集中到县级,如中牟县政府出资十几亿,建成了高水平的县医院和卫生院;另一方面,河南把改革要素集中在县级,推动主要的改革措施集中在县一级落实。
        实践证明,增强县医院实力,下能带动基层,上能撬动大医院改革。河南省把“做强县域”作为强基层的重要抓手,是医改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,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具有普遍意义。

        建设紧密型的医联体
        通过深入调研,江宇发现河南省部分卫生机构,例如区医院领办的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实现了社区,人、财、物的一体化管理。其中,建设由政府出资,医务人员收入由政府和区医院共同出资。在这种管理模式下,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大多数科室都有患者就诊,医务人员可像家人一样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诊治。
        由此可见,只有实现人财物一体化管理,建设紧密型而不是松散型的医联体,大医院才有动力让资源沉下去,医联体才有动力转变过度重视医疗的导向,为居民提供全方位、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。
        天下大事、必作于细
        医改是体制的改革,也应该是服务的提升。医院是治病的,但不能只有看病,更要充满人文关怀。例如,河南省人民医院在以人民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方面,做了全方位的探索。医院的建筑装修色彩明快,鲜花绿树点缀其间,有分布于两层楼、几百平米的阅读空间和休息场所,一改传统医院紧张压抑的氛围,让人心情舒畅,体会到生命的活力,有利于患者康复和医患和谐。
        同时,河南省人民医院要求医护人员见到“60岁以上的叫叔叔阿姨,80岁以上的叫爷爷奶奶”,并专门安排退休的医务人员做导医,因为这些医生对医院熟悉、有感情而且更加耐心。江宇表示,这些独具匠心的细节说明,加强管理、改善服务,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同样重要。

        从转变医学模式的高度看全科医疗
        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,全球医疗体制面临三个问题:一是过度以专科和医院为中心,二是医疗体系条块分割、支离破碎,三是医疗体制商业化。这三点,恰也是中国医改面临的问题。
        江宇指出,在这三个问题中,过度专科化的问题还没有引起重视,对全科医生还存在很多忽视和误解。例如,河南省人民医院举办全科门诊,解决了患者反复挂号、不知道挂什么科、挂错科室、病因不明确、多病共存等情况带来的困扰。实际上,也是对现代西医分科过细、过于重视专科治疗的模式的纠正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,不可能走西方国家那种过度依赖专科治疗的道路。因此,要从这个高度,把全科医疗的理念,从基本医疗卫生的范畴,扩大到整个医疗卫生体系。
       新时代医改有新气象
       医改是德政,是最得民心的事。一个地方的党委政府要为人民服务,首先就要抓好医疗。江宇强调,这种认识是医改最大的动力,像县医院的投入、综合医改、分级诊疗,如果没有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,是很难完成的。十九大明确了关于我国社会基本矛盾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最基础最重要的是健康卫生,然而,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领域中最突出的健康卫生。
       目前,医改的形势类似于1947年“千里跃进大别山”之前,基层和基础性工作已经做了大量积累,但还需要下决心攻坚克难。卫生系统应该抓住这个机遇,当仁不让地走向舞台的中央,推动健康卫生工作成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,打好医改的攻坚战,让人民生活得更健康、更美好。

        来源:搜狐网